南充職院馬院:探索“1123”工作法 推動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敬婷婷 鮮俐玲 魏小英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足學院底蘊和馬院功能,探索實踐“1123”工作法,為黨的二十大精神“帶著熱度”進教案、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推動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提供有力支撐。
“1123”工作法,即:筑牢1個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學院,用好1個主渠道——思政課;堅持2者協同,形成育人合力——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聚力3個抓手,立足落實落地——思政教師、學生社團、課程聯動。陣地領航、協同啟航、抓手護航,促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理論闡釋、專題宣講、實踐升華、知行合一以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聯動中落實落地落細,推動學習宣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
筑牢1個主陣地,用好1個主渠道
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學習、教學和研究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明確職責使命,著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和優勢,堅持走在前、作表率。
思政課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發揮好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借助“東風”、趁熱打鐵,以精心的教學設計、典型的案例分析、多樣化的授課形式,進一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好地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課中,推動其在學院落地生根。
堅持2者協同,形成育人合力
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形成育人合力。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三進”工作認識;有機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升“三進”工作行動力;加強理論武裝、堅持守正創新,切實提升“三進”工作實效。
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精髓要義,自信自強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武裝。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理論創新規律、“六個堅持”的立場觀點方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堅持不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聚力3個抓手,立足落實落地
思政教師——理論闡釋、專題宣講。馬克思主義學院已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之中,在全院大一學生中采取隨班講授,在大二學生中采用周末集中授課,兩種方式相結合,做到全院覆蓋。此外,由思政課教師組成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團,在全院范圍內進行專題宣講,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學生,引導青年學生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思政課教師,要做學習二十大精神的“排頭兵”,做研究二十大精神的“領頭雁”,做宣傳二十大精神的“主力軍”,做貫徹二十大精神的“先行者”。
學生社團——實踐升華、知行合一。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社團采取“青年引領青年”“青年帶動青年”“青年與青年互促”的運行模式,發揮學院大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育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主題活動“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分為“喜迎二十大、學習二十大、宣傳二十大”三個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同時辦好“大思政課”,堅持以深學促實干,從學院走向社會,多次赴社區、中小學開展宣講宣傳活動,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
課程聯動——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深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不斷加強二者聯動,積極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組織思政課教師與各專業教師一起,及時有效地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各思政課教師對口指導相應系部,分專題、成系列地開展集體備課。各專業教師結合自身專業,將報告中的相關表述與專業知識聯系起來,找準授課切入口。雙方共同發力、同向而行,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育人價值,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人格培育與精神滋養,促進大學生關注時事、關心國家、關照未來,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ㄗ髡邌挝唬耗铣渎殬I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