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1.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tr id="ygqfw"><nobr id="ygqfw"><delect id="ygqfw"></delect></nobr></tr>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2. 1.jpg
      3. 黨建網 > 紅色經典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一幅特殊的烈士遺聯
        發表時間:2023-03-24 來源:宜春日報

        吳娓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內陳列著一副烈士遺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卑唏g破皺的宣紙上,這十二個字遒勁有力。這副遺聯為江西宜春銅鼓早期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工人運動的領導人、秋收起義犧牲的著名烈士賴懷愷親筆所書,賴懷愷烈士的親屬把它藏在自家的墻壁夾縫里,才得以保存下來,后由其兒子賴經先找到,上交組織。1980年,銅鼓革命烈士紀念館建成開放,這副遺聯在館內正式陳列展出,并被列為館藏珍貴文物。

          

           “我的大爺爺賴懷愷當時是中共銅鼓縣委組織委員、工會委員長……”賴懷愷后代賴紅霞深情地講述他的英勇故事。1927年8月中旬,中共銅鼓縣委獲悉未趕上南昌起義的瀏陽工農義勇隊正向銅鼓轉移,于是派賴懷愷擔負前往迎接的重任。但是,在途經宜豐縣城時賴懷愷不幸被捕……次年2月22日,賴懷愷被加以“領導紙工暴動,勾引逆軍,擾亂桑梓”等罪名,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江西南昌德勝門外。

          

           賴懷愷,出生于1891年,銅鼓西向人。他13歲時便被迫隨父母到銅鼓縣城謀生,學徒期滿后到“愷記”店從事刻字工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賴懷愷這位受盡封建勢力欺壓、苦大仇深的貧苦手工業者,依稀看到了人民團結奮斗的力量。1925年夏,共產黨員陳葆元、樊任民回銅鼓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不久便將賴懷愷發展為中共黨員。10月,為了便于進一步與社會上的工人、農民和其他各界民眾接觸,陳葆元與賴懷愷合資在柳林街開辦了一個裱畫店,并引申“共產”二字的含義,取店名為“公有號”。12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準備,宜春境內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銅鼓支部在“公有號”秘密正式成立。當時,支部共有5名黨員,賴懷愷擔任組織委員。

          

           1926年2月,由于紙業工人是銅鼓工人階級的主體,為了更廣泛地團結工人階級,以形成強大的革命勢力,中共銅鼓支部首先建立了銅鼓縣第一個工會,也是宜春境內第一個工會組織——縣城紙工會,賴懷愷出任紙工會會長。在賴懷愷以全部精力投身銅鼓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農運動期間,由于忙于黨務、工運,他常無暇回家,也無錢供家,他的家境極度貧寒。同年春,賴懷愷在“公有號”書寫了一副言簡意深、豁達內涵的對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以此自勉,也以此微妙而公開地激勵工農革命分子堅定革命信心。

          

           賴懷愷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在他被捕不久后,瀏陽工農義勇隊進駐銅鼓,中共銅鼓縣委緊密配合,為毛澤東到銅鼓領導發動秋收起義作出了杰出貢獻。

          

        網站編輯:朱琳瑄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视频_成av人欧美大片_欧美 成 人 免费观看_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_影音最新资源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大看焦在线看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1.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tr id="ygqfw"><nobr id="ygqfw"><delect id="ygqfw"></delect></nobr></tr>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