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1.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tr id="ygqfw"><nobr id="ygqfw"><delect id="ygqfw"></delect></nobr></tr>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2. 1.jpg
      3. 黨建網 > 先鋒模范
        60年,踏著雷鋒足跡走——記“全國最美志愿者”“中國好人”獲得者朱鵬濤
        發表時間:2023-03-22 來源:婁底日報

          編者按:今年,是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在婁底,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不忘初心,真情奉獻,用大愛溫暖著這座城市。

          

        全國最美志愿者、中國好人朱鵬濤(右一)組織抗疫帳篷捐贈儀式。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長沙地鐵四號線雷鋒號主題專列3月5日正式運行,成為省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10多天來,各車廂張貼的全省新時代學雷鋒先進典型宣傳海報,如縷縷春風沁人心脾。2號車廂兩扇屏蔽門上,一位“全國最美志愿者”“中國好人”的“志愿紅”形象格外醒目。

          他,就是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會長朱鵬濤,一位踏著雷鋒足跡走過60個春秋的老共產黨員。

          “向雷鋒同志學習”,60年前,15歲的朱鵬濤第一次接觸雷鋒事跡,往后的日子里,他始終以雷鋒為榜樣,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發揚雷鋒的螺絲釘精神;退休后,他初心如磐,全情投入慈善愛心事業,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5600多個小時,帶領大家把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打造成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像雷鋒那樣—— 

          “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知青、礦工、記者、黨政領導干部……隔一段歲月,朱鵬濤就擁有一個“新身份”。而每一次,他都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續寫“雷鋒故事”。

          1965年10月,朱鵬濤高中畢業到綏寧縣當知青。愛讀《雷鋒日記》的他,想起少年雷鋒剛到團山湖農場時,總是挑累活苦活干,便自告奮勇去干隊里最累最難的活——送公糧。

          天未大亮就起床,擔著40公斤稻谷爬坡越坳走15公里山路,中間還要過由3根長樹干拼成的木橋。他第一次擔著公糧過搖晃的木橋時,一個趔趄,一籮筐稻谷從2米多高的木橋上垂直掉進河里,人也差點摔下去。緩過神來,他想“決不能讓公糧受損失”,就赤腳跳進河里。當時已是11月,河水冷涼,他把那筐打濕的稻谷弄上岸,繼續往糧站送。

          工作人員被朱鵬濤的精神感動,破例收下濕漉漉的公糧?;貋淼穆飞?,他不慎被一顆鐵釘扎破腳掌。兩天后傷口化膿,走路鉆心痛。他請赤腳醫生對傷口作簡單處理后,就堅持出工沒休息過一天。

          “我來!我是O型血?!?967年5月,生產隊一名孕婦難產,手術急需O型血。18歲的朱鵬濤二話沒說站了出來。抽完400毫升血后,生活艱苦營養缺乏的他,頓感頭暈乏力,走路不穩。隊長要他休息幾天,可第2天一大早,朱鵬濤的身影又出現在了田里。

          1972年10月,朱鵬濤招工進了漣邵礦務局橋頭河煤礦,當了一名井下掘進工人。上工時,他總是下井走在前,出井走在后,即使條件艱苦、勞動繁重,他也從不叫苦喊累。

          1975年5月的一天,朱鵬濤到井下采煤工作面扒煤,整整干了8小時后下班出井,走到主井口時,他見一個工人在費力推著一輛礦車,便主動上去幫忙。不料后面一輛礦車沿著軌道溜過來把他撞倒。被工友抬出井時,他左手骨折,右腿腫得像個小冬瓜,長筒工作雨靴都脫不下來。

          朱鵬濤被緊急送往漣源煤炭醫院治療,1周后,剛剛能拄拐下床的他,就主動幫醫院出黑板報、寫廣播稿。

          著名作家、時任礦務局新聞專干的譚談獲悉后,采訪了朱鵬濤井下受傷住院堅持寫稿宣傳醫院學雷鋒好人好事的感人事跡,稿件《他井下井上學雷鋒見行動》發表在《湖南日報》。

          1984年7月,一紙調令將朱鵬濤調到當時的婁底地區廣播電視局任新聞宣傳站站長,主編《婁底地區新聞聯播節目》,為籌建電視臺熱身。他之后歷經多個崗位,籌辦《婁底日報》,擔任婁底地方志辦主任,任職婁底科協主席,后又任婁底市政府副秘書長兼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工作業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全市優秀領導干部,并在全省介紹工作經驗。

          在婁底地方志辦擔任主任時,婁底地方志編纂工作面臨困境,10年前啟動的編纂工作進展緩慢,遲遲不能出版開印,朱鵬濤決定挑起這副重擔。

          面對辦公室破舊、人手短缺、經費不足等情況,他迎難而上,鼓勵大家“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到處奔走,多方爭取支持,局面迅速打開。僅兩年時間,就組織編纂出版300萬字的《婁底地區志》,并被評為婁底地區社會科學特等獎。受表彰時,他卻把一、二等功名額讓給其他人。

          這就是朱鵬濤,像雷鋒那樣,“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

         

           像雷鋒那樣——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2013年8月,朱鵬濤退休住在北京女兒家享受天倫之樂,市里一位領導的電話開啟了他新的人生。市里決定籌建慈善志愿者協會,希望朱鵬濤牽頭負責。這是積德行善的事業,以雷鋒為楷模的他,沒有半點遲疑,迅速趕回婁底。

          一切從零開始!善于“開茅山”的朱鵬濤,這回也感到了個中之難。

          采訪中,他告訴記者,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籌辦的那段時間,記不清走了多少路,也記不清說了多少話,對接了多少個單位,聯系了多少個人……他還私車公用,將自己的新車開回婁底,當作協會的公車使用至今。

          短短3個月,就發展團隊128個,登記志愿者1.2萬多人。當年12月5日,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正式成立,朱鵬濤當選為會長?!八且粋€不怕麻煩別人也不怕被別人麻煩的人?!笔熘禊i濤的人都說,“這樣高的效率只有他才能做到?!?/p>

          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組建后,凝聚愛心力量,傳承雷鋒精神,樹起了婁底慈善事業的一桿旗。協會工作逐漸規范化、活動常態化,并不斷出新點子,“使大招”。2015年初,朱鵬濤聽說湖南衛視在春節前要挑選9個市州同日開展面對面捐款助學活動,他立馬趕往長沙,成功爭取婁底入選。

          當年2月14日,臨近春節,《窮娃盼過年——面對面捐助100個鄉村貧困學童》大型公益助學活動在婁底一中如期進行。從早到晚,一份份愛心紛至沓來,現場捐款金額407.84萬元,在全省9個專場中名列第一。

          從當天早晨7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朱鵬濤一直堅守現場,直到最后一名學生和老師離開,他才開車回家。

          2021年4月18日,一場“十送鄉村”大型公益慈善志愿服務活動在雙峰縣甘棠鎮舉行,這是朱鵬濤踐行雷鋒精神的創新舉措。

          活動舉行前1個月,他帶領協會工作人員四處奔波,爭取到8個單位捐款7萬元,現場慰問資助70名困難群眾?;顒赢斕?,朱鵬濤冒雨指揮調度,大家被他的精神感動,現場近2000人沒有一個人提前離開。發放慰問金時,一位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一邊握著朱鵬濤的手,一邊給他擦拭頭上臉上的雨水,連聲說:“謝謝!謝謝!你就是一個‘活雷鋒’?!?/p>

          朱鵬濤是協會里年齡最大的一個,也是協會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加班最多的一個。協會所有重要材料都是他親自起草,每年的“學雷鋒日”“中華慈善日”“國際志愿者日”等,他都加班加點組織活動。

          在朱鵬濤甘于奉獻的精神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婁底市慈善志愿者協會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公益品牌組織。10年來,策劃組織大型志愿服務活動58場,爭取各界愛心捐款1700多萬元,關愛弱勢群體2萬多人次。朱鵬濤榮獲“全國最美志愿者”“中國好人”“湖南慈善獎最具愛心楷模獎”等稱號。

          “要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我將一直在愛心之路上走下去!”朱鵬濤說。(何維濤 胡瓊露 夏牡丹)

        網站編輯:白夢潔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视频_成av人欧美大片_欧美 成 人 免费观看_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_影音最新资源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大看焦在线看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1. <menuitem id="ygqfw"><acronym id="ygqfw"></acronym></menuitem>
              <tr id="ygqfw"><nobr id="ygqfw"><delect id="ygqfw"></delect></nobr></tr>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