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科學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戰略安排、本質要求和堅持的原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藍圖,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實現國家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我們黨的神圣使命
從十四世紀開始,歐洲社會發生巨大變化,歐洲人相信一個新時代來臨,那就是“現代”。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不斷擴展,歐洲人提出了“現代化”一詞?,F代化的英文表達modernization,意思是“成為現代的”。作為形容詞,現代化指的是具有現代特點的、滿足現代需要的狀態。作為動詞,現代化指的是具有現代特點的、滿足現代需要的行為和過程。作為名詞,現代化指的是具有現代特點的、滿足現代需要的階段。
“現代”一詞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作為時間尺度,它泛指從中世紀結束以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一個長時程。二是作為價值尺度,它指區別于中世紀的新時代精神與特征?,F代化研究中的“現代”兼有上述兩層意思,用以概括近代以來人類歷史發展中急劇變化的總體狀態。
這就是說,現代化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民族急遽的社會變革,而是在其歷史進程中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民族心理和人文素質、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等綜合性的變革過程,即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知識和信息化社會轉型、未來可能更進步和先進的過程,形成民主化、法制化、工業化、都市化、知識化、教育普及化等特征的歷史階段,是人類文明的深刻變化和系統變遷。
現代化是一種過程、狀態、階段?,F代化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步狀態和趨勢,在中國體現為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近代以來的中國人的整體夙愿。
按照北大學者羅榮渠教授的研究,1927年12月,柳克述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土耳其》一書中,提出了“西方化”和“現代化”這兩個概念?!艾F代化”這個詞語雖然不是第一次以中文詞匯的形式進入大家的視野,但是在當時將“現代化”和“西方化”并列使用,卻是比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
現代化理論源起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和西歐,主要探索人類社會如何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以及由此引發的廣泛的社會變革。
?。ㄒ唬┲袊嗣褡非蟋F代化經歷了坎坷的歷程。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內憂外患不止。日本兩次侵華戰爭打斷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幸福,為了實現現代化奔走呼號,不懈奮斗和拼搏。因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社會發展失去了通過資本主義走向現代化的可能。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社會內部已經產生了一些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有了一定的現代性因素,但還不足以啟動現代化的步伐。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國家的入侵把中國拉入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但西方國家的這種侵入不是要促進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更不是要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因此,面對國家和社會的內憂外患,一些先進人士和社會力量從屈辱中奮起,先后進行了諸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探索和嘗試。但是,這些探索和嘗試都失敗了,只是仿效了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照搬了資本主義的各種方案,這就很難使中國真正走上現代化道路。對近代中國的社會發展來說,不徹底掃除封建主義的根基,不擺脫帝國主義的控制,就不會有走向現代化的可靠途徑和寬廣空間。
?。ǘ┲挥兄袊伯a黨人才能真正承擔起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使命。在中國社會發展陷入困境的時候,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及其所產生的榜樣效應,使探索中國出路的許多先進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俄國通過社會主義發展加快了國家工業化進程,使中國更多的先進分子充分認定,“中國的出路只能是社會主義”。這樣,由于社會發展的要求所在,社會主義在中國的起步一開始就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其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中,社會主義發展的現代化目標,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始終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所堅守。這樣,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現代化,三個詞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個關鍵詞。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追求,也深深反映了革命先輩不懈追求進步的歷史使命和光榮傳統。早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要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搞“一化三改”,一化就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黨還把促進“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和“建立鞏固的現代化國防”寫入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了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了我們黨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鄧小平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贝撕?,我們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聚焦和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黨的十二大強調,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的十三大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納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黨的十五大強調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體制條件。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就是要實現包括推進現代化建設在內的三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七大強調,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主題則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標題則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步完善和發展,是黨領導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和思想成就。概括講,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歷了從一化(工業化)、二化(工業化、農業化)、三化(工業化、農業化、交通和國防現代化)、四化(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從“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兩步走”戰略安排;從兩個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推進到五個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推進;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再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的過程,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和自覺。
?。ㄈ┲袊浆F代化的內涵。
1.三個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現代化。
2.人才支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3.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
4.九個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5.應有之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
6.法治軌道: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7.精神力量:文化三個面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8.人民底色: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9.內在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10.底線思維: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11.必然要求: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12.關鍵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13.五個必由之路:全黨必須牢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14.發揮團結和創造偉力: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
15.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從目標、敘事、價值三個維度把握全面現代化的內涵:
1.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智能和智慧),彰顯中國之治、中國之制、中國之智(智慧)。不僅是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經濟大國(富),而且是科技大國(強),文化、文明、理論大國(貴),青山綠水和國家形象好(美麗)。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2.敘事:實現國家現代化構成了近代以來、新中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等歷史基本主線和發展的基本主題。
3.價值:中國的現代化當然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有中國的特點,同時體現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體現自身的價值、意義、意義標準。包括歷史和意義的天際線、終極意義和價值的地平線、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意義生產、意義解釋和意義準則參照。
也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上進行分析。從宏觀上看,構建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關系,使世界共享中國發展和繁榮的紅利,促進世界的治理,解構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從中觀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從微觀看,解決社會多元、多樣、多變的條件,價值上凝神聚力問題,追求最大共識和最大公約數。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點
與中國式現代化相比照,清楚地顯現出西方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欲橫流的現代化、對外侵略擴張的現代化。習近平指出,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客觀的發展規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國特色。史無前例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現在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人口不過十幾億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蛋糕四部曲:會做、做大、做好、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資本主義解決不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內心的和諧);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充滿了野蠻、血腥、掠奪、暴力、殖民、戰爭)。
另外,中國式現代化是“并聯式”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西方國家則是“串聯式”順序發展,用了300多年的時間。后發不一定是劣勢,中國式現代化克服了“后發劣勢”,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重新標識了現代化的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的全面的現代化,包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方面面,也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一條守正創新的現代化新路,包括理論創新、道路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模式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自強的現代化,堅持自立自強,不信邪、不怕壓、不依附、不屈服任何外部力量和壓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彰顯制度優勢和優越性的現代化,創造和繼續續寫兩個奇跡。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成功的原因和世界意義
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共同的愿望。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子不是唯一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一度陷入對西方路徑依賴而落入誤區的事實,反證了當今發展中的很多矛盾、很多問題是西方主導下的世界所解決不了的,實現現代化需要新的方式、新的智慧。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成功路徑,保持了國家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地位、壟斷話語權的格局,打破了把全球化、西方化、現代化等同起來的思維定式,改變了以西方社會的價值標準進行評判的傳統認知。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豐富實踐表明,每個國家都應當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特點,自主探索文明進步的新路,更充分獲得生存發展的主動權、主導權。
?。ㄒ唬┲袊厣鐣髁x現代化豐富和創新了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是對傳統現代化理論的超越。
從現代化道路看,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走得對、走得通、走得穩、走得好,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道路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從現代化理論看,中國式現代化豐富和創新了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是對傳統現代化理論的超越。
現代化的幾種理論:經典現代化理論。蘇聯現代的理論模式。不發達政治經濟學。包括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依附發展理論等。
從現代化模式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對幾種現代化模式的揚棄。
幾種現代化模式:以英美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新自由主義模式)。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萊茵模式、豐田模式(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以北歐國家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福利國家制度模式)。以蘇聯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現代化模式。拉美國家的現代化模式。
中國現代化經驗是對既有現代化理論和模式的超越。既沒有走已經行不通的西方國家現代化的老路,也避免了蘇聯模式的弊端(國民經濟失調、把農業挖得太苦、世界霸權、沒有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債務陷阱),又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
?。ǘ┲袊浆F代化成功密碼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制度優勢。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既堅定走自己的路,也拓寬人類文明發展之路;把自身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開放與自主的關系,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對中外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抓住戰略機遇期。
?。ㄈ┦冀K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前進道路上,一是必須牢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二是必須牢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三是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四是牢牢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五是牢牢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科技競爭是關鍵,人才競爭是基礎,經濟競爭是重點,軍事競爭是后盾,創新競爭是靈魂??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科學把握戰略機遇期,準確分析國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充分發揮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機遇優勢,把這些優勢不斷轉化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澎湃動能,從而更加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ㄗ髡呦到洕請笊绺笨偩庉嫞?/p>